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721篇
安全科学   483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312篇
综合类   1592篇
基础理论   307篇
污染及防治   296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991.
西北地区近50a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均降水强度和持续干旱天数呈增加趋势,而中雨天数和持续降水天数呈减少趋势;除持续干旱天数外,年降水总量与其他极端降水指标有很好的相关;从空间分布和各气候区来看,极端气候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及其与年平均气温或年总降水量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城市生物沥浸污泥脱水性能与污泥静置沉降时间的关系,对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工程化应用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以城市生物沥浸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温条件下(5℃和15℃)污泥静置0~6d过程中,污泥pH值和脱水性能(用比阻γ表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实验室污泥比阻与厢式压滤机中试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增加将有利于污泥沉降,在实际运行中沥浸污泥可选择静置0.5d再进行压滤脱水.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冬季(5℃)和春季(15℃)城市沥浸污泥pH值和比阻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静置6d后,pH值分别从3.93和3.87上升到5.10和5.32,比阻γ分别从1.72×1012m·kg-1和1.76×1012m·kg-1上升到3.08×1012m·kg-1和5.82×1012m·kg-1.实验室污泥比阻测定和厢式压滤机中试结果表明,不同静置时间下污泥比阻γ与压滤机压滤脱水V-t/V曲线(V:滤液体积;t:过滤时间)斜率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用污泥比阻γ能准确地反映出生物沥浸污泥的压滤脱水性能.这对生物沥浸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温度对ABR反应器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工艺处理模拟养猪场废水,考察低温(15±1)℃、中温(35±1)℃、高温(50±1)℃等3个温度条件对ABR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进水COD为2000 mg·L-1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ABR系统出水COD、p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 VFA)的影响.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污泥微生物形态、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最高,保持在96%以上,而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均在70%左右;温度变化对反应器内pH值的影响不大;VFA含量在中温条件下最低,表示反应器运行最稳定;FISH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真细菌和古细菌的总相对丰度最高,比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分别高出12%和27%.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连续流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在不同电流、温度和pH条件下的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电流从0mA增加至100mA的过程中,NO3--N去除率随电流增大而升高;电流为100mA时NO3--N去除率最高,达到了73.8%,出水NO3--N浓度为8.27mg.L-1;电流高于100mA时,NO3--N去除率略有下降.电流从0mA增加至150mA的过程中,NO2--N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电流为60mA时NO2--N的积累最为严重.温度为31~35℃时,反硝化效果较好,出水NO3--N浓度低于10mg.L-1;温度为35℃时,NO3--N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5.5%.pH值为7.2~8.2时,反硝化效果较为理想,出水NO3--N浓度在10mg.L-1以下,NO2--N浓度低于1mg.L-1.该反应器具有较好的pH缓冲性能,进水pH从5.5上升至9.0的过程中,其出水pH可维持在7.6~8.2,NO3--N去除率在59.6%~80.2%.此外,电流、温度和进水pH还对氨氮的生成量和总磷的去除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与纯电化学反应器的对比试验,对氨氮产生和总磷去除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5.
近19年干旱半干旱过渡区气温降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各要素的过渡特性,文章以位于干旱半干旱典型过渡区的定西市为例,通过整理其地面观测站1991-2009年较为完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定西地区气温、降水的年平均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9年来,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突变时间为1996年;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突变时间为1995年。造成定西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定西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汇聚特征,由其引起的焚风效应和夏季青藏高原上空下沉气流的影响,叠加近十几年定西地区人为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引起地面温度增高主要原因。(2)定西地区处于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大陆三大环流的汇聚位置,既受夏季青藏高原高空辐散气流的控制,还受全球尺度大气环流振荡的影响,高空环流脊槽移动转换和深浅变化会给当地带来大范围的干湿变化。温度升高地表蒸发加大也是影响当地降水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富磷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氮磷释放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pH与温度对氮磷释放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0时,消化过程中氮磷的释放程度均高于pH=5.0,在同等的pH情况下温度是氮磷释放的有利影响因素。温度对消化液中氮磷的存在形态影响较小,而pH则是影响氮磷形态的关键因素。pH=5.0时,NH4+-N是消化液中最主要的氮存在形态。当pH=10.0时,由于NH3的挥发作用,相当一部分氮从消化系统中损失,造成其NH4+-N低于pH=5.0。尽管在pH=10.0时比pH=5.0时有更多的磷释放,但pH=5.0时,消化系统中PO43--P的浓度却高于pH=10.0,其主要原因在于碱性条件下释放出的磷主要以聚合磷或其它结合磷为主。  相似文献   
997.
韩震  赵宁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4):555-560
以2007年西北太平洋海域Argo海表面温度、经纬度、深度为输入参数,利用LM-BP神经网络,构建了西北太平洋海水温度模型。将均方根差以及Pearson相关性系数作为检验指标,利用2008年和2009年的Argo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为:2008年均方根误差为0.714 0℃,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996 8;2009年均方根误差为0.761 5℃,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9965。表明所建立的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Argo数据西北太平洋海水温度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在被大量开采、运输和使用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是当前治理石油污染最为理想的有效方法。介绍了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种类和降解机理,并分析了固定化、表面活性剂、低温条件等对降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通过人工模拟自然降温的方式,从A2/O反应器驯化污泥中筛选到低温条件下聚磷效果较好的三株功能菌株P1、P2、P3,经试验得到一种分离聚磷菌效果较好的方法 -稀释混合平板法;分析研究三株菌的聚磷效果、生化特性,测定三株菌的多维生长曲线,研究了温度、pH、微量元素对这三株菌的生长量及除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株菌的生长最适温度均为15℃,适宜的生长和除磷pH为中性偏碱。最后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三株菌进行鉴定,三株菌均属于不动杆菌属的约氏不动杆菌(A cinetobacter Johnson ii)。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一套土壤气体取样监测装置,在北京地区某加油站开展了包气带内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的现场试验研究.在现场对包气带内的土壤气体样本进行采集,并对样本中的VOC含量及O2、CO2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2个阶段的检测结果表明,经过381 d的自然衰减,污染点位的TVOC浓度减少了99.2%,BTEX的气相浓度占TVOC的比例由17.0%降至12.1%;O2和CO2含量在G3点位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O2含量逐渐减少、CO2含量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第一次检测结果表明G3点位附近存在一定的土壤污染,经过381 d的自然衰减,G3点位土壤中的BTEX含量已降至保护环境的标准以下,该污染现场的环境监控措施可以解除;②对造成该点污染的原因进行推断,可以判定污染为短期污染源导致,不存在持续的泄漏源;③自然衰减能够有效清除土壤中污染物,可以作为北京市同类污染场地有效的治理手段加以考虑;④检测污染土壤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是判断有机污染物需氧降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